
永續影響力
富邦金控結合財務損益(Profit and Loss, P&L)與ESG的管理思維,透過以因果關係為導向的衝擊路徑(Impact
pathway)分析,鑑別營運過程的資源投入與產出對環境及社會帶來的改變。從外部觀點(Outside-In)輔以貨幣化形式衡量價值鏈活動衍生的經濟、環境及社會影響,進而對人類生活福祉造成的影響。富邦金控2021年價值鏈活動共創造新台幣10兆元的淨正向影響(Net Positive Impact),透過投融資服務,亦創造約274萬個就業機會及1.3兆薪資收益,並推動產業鏈超過新台幣9兆元 的產值,同時也衍生新台幣5,213億元的社會成本。
10兆
(NTD)
整體價值鏈活動
帶來淨正向影響
帶來淨正向影響
9.2兆
(NTD)
投融資過程帶動
產業鏈產值
產業鏈產值
2,489億元
(NTD)
公司營運社會經
濟貢獻*註6
濟貢獻*註6
274萬
(個)
投融資與採購直/間
接創造就業機會
接創造就業機會
-
註1:價值鏈上╱下游影響採投入產出分析模型( Input-Output Model )計算,包含因採購及投融資活動帶動產業鏈供需效應衍生的經濟 效益,以及伴隨而來的環境議題及創造的就業機會與薪資收入,參考來源包含產業關聯統計編製報告(主計處,2020 )、OECD 投入產出表( 2018 )、綠色國民所得帳編制報告(主計處,2021)、能源平衡表(能源局,2021 )及EXIOBASE 2資料庫等。2021 年起採用主計處最新公告的民國105年產業關聯係數,同步追溯更新歷史計算結果。
-
註2:價值鏈下游投融資形式包含商業房地產、公司債、企業融資、固定收益、上市股權、抵押、私募股權及專案融資等。
-
註3:環境外部性影響因子包含溫室氣體、空污、廢水、廢棄物及水資源耗用所衍生的碳社會成本、人體健康損失成本及生態系統損 害成本,貨幣價值轉換參考US EPA(2016)、OECD(2012 )及CE Delft(2018)計算。
-
註4:無紙化減碳效益為導入數位化流程而間接避免紙張生產過程衍生的碳社會成本;再生能源減碳效益指使用再生能源而避免的碳 社會成本。
-
註5:低碳投資減碳效益指資金用途為再生能源發電,並評估再生能源較一般市電生命週期可避免的碳社會成本。僅考量硬體建置費 用,不考量維護保養之消耗性費用。
-
註6:公司營運在經濟面的貢獻包含稅後淨利( 投資人)、利息(客戶)、薪酬(員工)、租賃╱折舊(供應商)及稅賦(政府)等直接 對利害關係人支出的費用,因方法學調整同步追溯更新歷史計算結果。
-
註7:企業志工服務價值是以同仁參與志工服務時數乘以金融及保險從業人員平均時薪(主計處,2021 )計算。
-
註8:員工健康促進價值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提早發現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肥胖族群,並制定各項計畫以降低或避免發生心血 管疾病風險,相關係數參考WHO(2008)及Chieh-Hsien Lee(2009)計算。
-
註9:員工未來收益指同仁參與公司營運活動獲得專業技能與知識提升,進而影響其職涯薪資發展的年均預期價值,方法學參考 Ecomatters(2016)。
-
註10:職災事件衍生的社會成本考量因工傷造成的生產力損失、職災補償及避免職災的願付價值等因子進行計算,方法學參考UK HSE (2017)、Jiune-Jye Ho(2005)及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13)。
-
註11:微型保險貢獻是以微型保單對經濟弱勢家庭之捐贈及理賠金額加總計算。
-
註12:考量各國經濟條件差異,價值化係數以各地區購買力平價(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衡量的人均國民總所得(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進行調整,並將時間邊界拉齊至以2017年為基準之貨幣價值,方法學參考OECD(2012)及PwC UK(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