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焦點

2025/03/04

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介紹

指數投資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息率或是短期報酬率,指數投資者真正該關注的應該是長期報酬率與投資風險, 也因此夏普值與最大回落都是一名指數投資者該特別關注的指標。

一、動能因子介紹

因子投資是利用統計方法與量化等科學化方式,去歸因與識別投資回報的驅動因素,利用這些捕捉到的驅動因素進行量化選股所做的投資,就是所謂的因子投資。近年因子投資風氣盛行,台灣常見的因子包含市場、規模、價值、動能、低波、高息等因子。

依據Bloomberg資料庫統計,因子表現中績效最優異的為動能因子,動能因子隱含就是順勢交易的精神。順勢交易者會從過去特定時間股價漲幅較為強勁的標的中,經過一些特定的指標篩選,預期篩選後的股票能夠延續,甚至超越原本的漲幅而再賺到下一個波段收益,所謂的動能指的其實就是股價推力與其延續性。

圖表說明


如果所計算出來的個股 為正,表示此檔個股,在扣除大盤帶漲的報酬以後,仍有因自身股票表現良好而領漲的潛力。如果所計算出來的個股 為正,表示此檔個股與大盤股價是成正向變動,而 大則代表此檔股價的漲幅有較多部分是因為大盤的漲幅所帶動的跟漲效果。

圖表說明


針對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中計算動能之(1),有特別進行時間加權,考量計算期間中前期與後期的漲幅意義不同,前期漲幅大但後期漲幅小的個股可能代表動能衰退,反之,前期漲幅小但後期漲幅大的個股則代表動能增強,因此本指數在計算(1)時會將後期漲幅去分配較大的權重,方能更有效捕捉個股動能的變化趨勢。

二、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簡介

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以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為母體,自市值前200大股票,經流動性、波動度及獲利能力篩選後,依據動能指標、考量動能反轉並顧及產業平衡,擇優挑選50檔成分股,表彰臺灣市場具投資動能之旗艦型股票組合績效表現。

本指數旨在透過挑選台灣大型股的強勢產業中,具有輪動動能的個股組成一支貼近大盤結構,且達成報酬增益與降低波動,藉此提高風險衡量後報酬(夏普值)。指數篩選母體為台灣上市上櫃公司普通股股票,經流動性篩選後,須同時符合發行市值屬於前200大、最近252日還原波動度屬前80%低、最近20日Beta係數為正,以及最後一季稅後淨利為正等條件,篩選後之成分股將以20日Alpha計算動能分數,並排除動能分數距平均數超過一個標準差者。最後成分股挑選將依據剩餘選股池中的產業占比進行檔數分配,並依動能分數高低選取各產業中動能最強的50檔股票。

圖表說明


本指數考量大型股股本大,市場拉抬股價時所需資金量大,且產業題材需要較中小型股及個股題材更長的時間進行發酵,因此指數調整頻率訂為半年。本指數一年調整兩次,分別在3月與9月之第12個交易日進行調整,且額外針對換股周轉率進行優化,限制每次指數調整最多僅換24檔,將能夠在不大幅度犧牲績效的情況下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指數回測績效良好,長期累積總報酬(2007/12/31~2024/12/31)達1238.09%,均大幅超越台灣加權指數之累積總報酬僅為405.89%,與傳統市值型台灣50指數之累積總報酬488.24%,指數息率也達4.94%,小幅優於加權指數3.95%與台灣50指數3.98%。因為指數主打的強勢產業配置帶來降低波動效果,投資旗艦動能的長期平均波動度僅17.16%,與加權指數之17.07%相仿,也低於傳統市值型台灣50指數之18.88%。

至於最大回落MDD,旗艦動能指數之長期平均最大回落為-15.35%,顯著優於加權指數之-17.21%與台灣50指數之-17.74%,而17年期間中大盤幾次最大回落分別發生在2008、2020與2022,分別為-53.59%、-28.55%與-28.47%,台灣50指數在同期則有-52.76%、-27.63%與-33.96%,旗艦動能指數同期則僅有-53.18%、-26.78%與-22.21%。不論是對比大盤或是台灣50指數,除了2008年與大盤相仿外,其餘期間最大回落均優於大盤與台灣50指數,長期平均更是顯著優於大盤與台灣50指數,充分顯現其低波動特性。

回顧2019後台股的多頭行情,投資旗艦動能平均每年可以獲利26.66%,對比大盤的21.27%與台灣50指數的24.20%,而近6年平均波動度也僅16.52%,更是低於大盤的17.04%與台灣50指數的19.70%,夏普值也因為高報酬與低波動,來到1.61,大幅優於大盤之1.25與台灣50指數之1.23。

圖表說明


圖表說明


三、與傳統市值型指數差異

傳統市值型指數選股邏輯夠簡單明確,基本上就是以市值大小進行篩選,優點就是可以盡量貼著大盤的產業結構,但因台股的產業偏移性與台積電一檔獨大的情形,而傳統市值型指數周轉率低,主要的缺點就是在電子股、半導體與單一個股在行情不利的時候,反而是存在過度曝險的可能。

但若是因子型指數,不論是動能、高股息、價值或是其他因子,最大的缺點就是在選股上因為關注的只有因子表現,選出的投組容易跟台灣產業結構脫鉤,隱含的問題就是投資得來的報酬不一定是跟著台灣產業升級所得來的,因此每年報酬率差異較大,也較難讓投資人長期持有。

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的設計就是希望可以給投資人傳統市值型指數投資不過度脫離大盤結構的優點,以及結合因子型指數在選股時可以達到因子增益的優點。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透過挑選大型股中的強勢產業,找尋各產業中具有輪動動能的個股組成一支貼近大盤結構,報酬增益,回復力更強且波動更低之指數。因強調強勢產業的配置與風險分散性,不以重壓單一產業,或重押單一個股的方式創造報酬率,相對於傳統市值型指數選股也會比較靈活一點,而也因為選出股票的產業結構不會過度脫離大盤,因此相對於坊間因子型指數也會更能長期持有。

除了上述以外,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與其他市值型指數最顯著的差異為並不是常駐型持有台積電,本指數以動能選股,因此隱含台積電的投資擇時性之特色。以下圖為例,本指數多數期間持有台積電,但自2022.03指數調整後並未再選入台積電,乃因2022年為空頭年,台積電動能不夠強因此沒選入,而2022年本指數也因此避免台積電與股市行情走空所帶來的大跌,當年不論是最大回檔或是年化報酬率均優於加權指數。

2023年大盤漲幅約32%,台積電漲幅約35%,兩者相近,並沒有顯著超越大盤之動能,本指數成功識別其他具有更強勁動能之個股,也帶來超越大盤之報酬。至於2024年,則因為選股期間(2月、8月)台積電呈現漲多回檔之姿態,動能也不夠強到足以進入本指數之最終篩選投組,因此在台積電大漲之2024年確實具有遺珠之憾,然本指數仍然可以成功透過選取其他強勢大型股,創造與大盤相近之報酬,考量2024年風險報酬比,本指數仍然得以超越大盤。不論台積電是否為成分股,本指數之歷史績效與風險報酬比均足以證明此指數編製方法之有效性。

圖表說明


四、結論

指數投資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息率或是短期報酬率,指數投資者真正該關注的應該是長期報酬率與投資風險, 也因此夏普值與最大回落都是一名指數投資者該特別關注的指標。

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透過行業配置的方式,使選出的股票行業配置能夠貼近大盤大型股現況,從而達成分散風險,且與大盤波動度相彷。另外使用動能因子增益的方式,選出各行業中的潛力強勢股,進而達成超越大盤之績效。從過去回測績效統計,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投資者可以在承受與台灣大盤相近的風險情況下,得到超越大盤之報酬。因為本指數較低之最大回落幅度與優異之夏普值,十分適合作為市值型與被動指數投資者之參考指數之一。

※本報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投資之邀約或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考量本身之需求與投資風險,本公司恕不負任何可能之損害責任。本報告有關訊息或有取材自本公司認可之資料來源,但並不保證其真實性與完整性,本公司已盡合理之注意求其正確與可靠;資料更新時,本公司保留權利但無義務為相關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