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焦點

2023/06/17

AI為長期趨勢 關注相關跌深族群

2023年有望迎來升息周期的終點,然FED Watch預測FED 6月中旬升息機率站上6成,升息後對經濟的非線性負面影響仍待觀察,短線來看市場資金高度集中於AI供應鏈,此為長期趨勢,然須留意短線修正風險。目前半導體庫存持續調整,預期下半年落底,復甦力道有待觀察,建議關注中長期具有競爭力及受惠規格升級的公司,尤其過去跌深族群,若最壞狀況已過,可在股價回檔時介入布局。

國際市場展望

(一)美國-密切關注聯準會貨幣政策 中性看待美股

5月聯準會全員通過升息1碼,將基準利率調升至5-5.25%的區間,並繼續減少持有美國國債、機構債、MBS,在聲明首次刪除利率前瞻指引的保持貨幣政策具有足夠的限制性,暗示此次升息後利率已達限制性區間,未來將觀察貨幣政策滯後性對經濟活動和通膨的效果,而美國銀行業則持續使用短期融資措施。對下半年的決策,聯準會將觀察經濟發展及發展,認定通膨在今年並不會下降太快,年內降息並不合適。


2023年4月核心CPI年增5.5%,月增0.4%,符合市場預期,低於前值5.6%,過去因房租時滯性,核心通膨一直維持高點,但4月數據中房租月增0.4%,較前值0.6%小幅下降,為連續兩個月下滑,在此情況下預期未來核心CPI將持續滑落。


4月就業狀況出現鬆動及結構改變,非農就業新增人數25.3萬人,高於預期18萬人、前值16.5萬人,主要為教育醫療、礦業、製造業對臨時工、外籍移工的需求增加,同時失業率3.4%、勞參率62.6%、JOLTS職位空缺數持續下降,退休潮仍在持續,但通膨帶來的消費壓力使勞動供給充足,在需求弱、供給強的情況下,有助薪資成長逐漸放緩,實現FED通膨目標。高利率環境使需求承壓,抑制經濟活動,消費者持續縮減非必須消費支出,零售銷售年增率下降,4月僅年增1.6%,伴隨就業前景黯淡,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降。

美股部分以中性看待,主要是勞動市場鬆動,讓薪資通膨放緩,可能導致下半年經濟成長動能減 弱。高利率環境下消費者活動減弱,終端消費放緩影響經濟成長。


(二)歐元區-正面看待歐股

由於歐洲能源問題緩和、瑞信危機緩解、綜合PMI持續向上。展望後市,預期在能源問題緩解下,通膨年增率將持續下降,疊加俄烏衝突目前沒有進一步惡化下,正面看待歐股走勢。


歐洲央行於5月利率決策會議上宣布升息1碼(存款機制利率達到3.25%),符合市場預期。展望未來,基於近期的通膨數字向下疊加歐洲銀行問題突出下,預期未來升息步調將放緩,根據目前市場預期2023年接下來將只會再升息1~2碼。


歐洲能源供應部分,受惠於LNG進口量持續提升(主要來自美國)、歐洲各國撙節天然氣使用量下,目前歐洲儲氣量高於過去5年平均值差距穩定於高檔(目前約19%),目前歐洲天然氣供應無虞。經濟數據方面,歐元區4月Markit綜合PMI終值54.1,其中製造業PMI(45.8)、服務業PMI(56.2)。顯示受惠於疫後復甦 下,服務業的需求例如旅遊/出行非常強勁,帶動綜合PMI持續提升。通膨方面,歐元區4月CPI年增7.0%(相較於3月年增6.9%)、核心CPI年增5.6%(相較於3月年增5.7%),仍然處於高檔水位。


圖表說明

(三)中國-經濟數據轉弱 盤勢震盪

需求端而言,4月社會零售銷售受基期影響同比18.4%,但環比僅0.49%,表現不如預期。從分項來看,4月餐飲收入年增43.8%,月增1.2%,以往第二季屬於餐飲收入淡季,目前表現仍呈現穩步復甦;另一方面,4月商品零售銷售邊際轉弱,其中菸酒MoM-15.3%、化妝品MoM-29.7%、體育及娛樂用品 -9.4%;家俱(MoM-18.6%)、通訊器材(MoM-20.3%)、汽車(MoM-15.1%) 未見好轉跡象,維持疲弱。4月社融表現不及預期,主要來自企業短借及居民貸款下行:4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長10%,較上月持平,然考量去年低基期後實際上增速在放緩。社融增量12200億元 (市場預期17200億元),同比多增2873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4431億元,同比小幅多增815億元。


供給端方面,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5.6%,為2022年9月以來最大漲幅,不過較市場預期之10.9%,仍有較大差距。4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滑至4.7%,前值為5.5%,表現不如預期: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47482億元,YoY增長4.7%,MoM下降0.64%。


物價部分,4月CPI月增率為-0.1%,相比上月MoM-0.3%跌幅收縮,但仍低於市場預期MoM持平;4月CPI年增率為0.1%,低於3月的前值(0.7%)以及市場預期(0.4%)。CPI不振主要來自核心CPI增速持續在0.7%低位,相比疫情前1.5%水準下滑。


4月出口年增8.5%,進口年減7.9%,表現弱於第一季度:4月出口總值相比3月下滑,但由於去年基期較低影響,整體增速仍有8.5%,優於市場預期8.0%。除此之外,4月中國對東盟出口大幅回落,出口值年減30.9%,來到一年以來新低。4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擴大至-11.8%,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 13.2%,較 3 月提高 6.8 個百分點,但基數影響大。剔除基數影響,4 月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25.4%、-16.8%(前值-10.6%、-9.9%),實際上均出現減速。


中國經濟數據在4月出現轉弱跡象,製造業上下游均出現降溫,整體經濟數據表現及復甦態勢較1Q23明顯減弱。資金短期仍在產業間輪動,AI人工智慧相關應用、機器人產業為近期行業熱點,短期市場情緒仍反覆,盤勢或將呈現震盪格局,產業面倚靠資金輪動而有所表現。


圖表說明

台股盤勢展望

台股投資展望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4月外銷訂單金額年減18.1%,陷入「連八黑」,更預估5月外銷訂單仍將呈現2成以上衰退。經濟部坦言按照現有趨勢,上半年難以轉正,外銷負成長幾成定局。4月訂單金額較3月月減8.8%,表現比去年上海封城時期還差,主因全球景氣低迷、大陸內需未出現爆發性成長,以及廠商去化庫存持續等不利因素,但由地區別來看,包括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歐洲訂單持續走黑,但日本與東協兩地區,因出現數位轉型、車用晶片需求、以及車用面板挹注,翻轉為正增長。在部分市場需求逐步回溫之下,外銷數字將持續好轉,加上外銷數字弱勢已提前反應至股市之中,因此目前對股市影響有限。

基本面方面來看,雖然受到整體環境影響,終端需求持續低迷,晶圓代工龍頭在進入下半年仍可能迎來旺季不旺,面臨展望下修的困境;但在AI題材帶動下,相關類股仍呈現強勁走勢;觀察美國科技股正在走出全新產業趨勢,包含微軟、亞馬遜、臉書等,都是瞄準AI全新商機,並且走出商業化的契機。AI趨勢下帶給市場無限大的想像空間,整體盤面聚焦於相關族群。

因此,認為即使在整體環境需求面不佳下,行業的選擇將會是未來的重點,傳統車轉電動車的趨勢也不會因為資金縮減消費性需求減弱而改變,AI帶動的資料流量增加對於伺服器需求的趨勢也是持續進行,IC升級帶動載板升級成ABF的趨勢也不會因此改變,半導體也是持續走向先進製程,因此認為,先進製程、電動車、AI伺服器(2023年同時有Intel和AMD兩大品牌都會推出新的伺服器CPU平台)等相關上中下游族群,在2023年將會持續有不錯的表現。

(一)半導體業
市場預期2023年半導體不含記憶體產值將年減5%、晶圓代工產值年減偏高。2023年半導體產值衰退,主要反應疫情期間的產業紅利消退;過去兩年半導體產業過度樂觀超額下單,導致庫存嚴重積壓,並進入下行週期,然經過數個季度的修正,部分應用如PC、TV、顯示器等相關半導體通路端庫存已見底, 並開始出現補庫存需求,而手機終端則因需求持續低迷,不排除半導體庫存調整將延續至3Q23。不過,總結來看,半導體庫存積壓風險已隨供應鏈強力去化庫存而逐漸解除,目前應是此波半導體下行週期的底部,可關注半導體長線成長題材。

2023年科技巨頭陸續推出自家的AI應用,產業從IoT、工業&汽車智慧化、伺服器等應用,進一步升級到AI發展;推升單位電子產品的矽含量提升。其中,生成式AI近期因ChatGPT而受到矚目,相關應用也隨之而生,IDC預估AI Server/Storage於2022-2026年將已CAGR的速度15%成長,而生成式AI背後所需的AI伺服器所需的半導體含量更是明顯提升;近期市場積極挖掘AI加速器(GPU、ASIC)、BMC晶片、散熱、Server、PCB等相關供應鏈的投資機會。

目前半導體尚在庫存調整階段,市場著重關注AI供應鏈,資金高度集中於相關個股,然需留意短線漲多,基本面是否跟得上。除此之外,非科技類股今年則由軍工航太、新能源、內需消費三大主產業帶動 成長;軍功航太、新能源由國家政策、地緣政治關係、碳中和趨勢帶動,同樣具有長期發展性;內需消費部分則受惠全面解封,過去兩年受疫情壓抑的需求復甦,帶動相關產業營運重新爆發成長。


本報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投資之邀約或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考量本身之需求與投資風險,本公司恕不負任何可能之損害責任。本報告有關訊息或有取材自本公司認可之資料來源,但並不保證其真實性與完整性,本公司已盡合理之注意求其正確與可靠;資料更新時,本公司保留權利但無義務為相關修正。